宝鸡家园网
您当前的位置:宝鸡家园网 > 宝鸡信息 > 内容

情洒“红土地”来自陕西宝鸡供电局服务革命老区的报道

日期:2010-12-21 来源: 【关闭

    “红军好,红军好,红军来了喜事多,帮咱挑水又劈柴,打倒土豪和恶霸,分到土地有吃喝……”。这首巴山民歌,至今在宝鸡凤县地区广为流传。凤县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之一。多少年过去了,凤县人民为红军站岗、放哨、运粮、砍柴;为游击队送信、掩护伤病员,留下一串串动人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诵。就在这块“红土地”上,几代宝鸡供电人继承红军传统,踏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旋律,为山区人民点亮了万家灯火,架起了一座座奔小康的金桥。1994年全县实现村村通电,2000年3月在陕西山区县中第一个建成农村电气化县,从1998年开始,投资1.1亿元,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为凤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撑起一片蓝天,电费降了,马达转了,清水入村,电视入户,山里人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空调,还有加工“三宝”(花椒、木耳、党参)的烘干机。
 

    10年售电量增长3倍,凤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5%递增。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人们逐渐告别了贫穷,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展现在他们面前。银线丝丝进万家凤县地处秦岭腹地,嘉陵江源头,素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全县10万人,分住在3187平方公里的沟沟岔岔之中。由于自然条件所限,这里群众祖祖辈辈照明用华树皮、菜油灯、煤油灯;吃水靠人挑,磨面靠驴拉。195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凤县成立了供电所,建设了一条6千伏的双向线,同时架设低压线路200多公里,从此县城、凤洲、河口等三处用上了照明电,每月售电量3000多千瓦时。1969年,随着“三线”建设在老区展开,全县30%情洒“红土地”的村镇用上了电。70年代大搞农田建设,全县供电面积发展到60%,但很不规范,“电杆东倒西歪,电线树上挂的,房顶架的”,“木杆、木担,破股线,风吹下雨就断电”。
 

    198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老区人民送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人民群众要电的呼声越来越高。宝鸡供电局领导把山区人民要电的呼声摆在第一位置,多次来凤县供电分局召开现场办公会,成立农网建设改造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多方筹集资金,对居住比较集中的村、镇,分期、分批立杆架线送电。1998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网建设改造在这里全面展开。“为了山区人民早用上电,爬山抬杆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这是宝鸡供电局职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念。凤县坪坎镇碾子坝村,这里群众出山到镇上买生活品,要早上3点钟打着火把,沿着沟底走7个多小时才能到,大雪封山群众更苦,这里要送电,线路沿沟底走,要多架2公里多线路。为了节约费用,他们决定翻山架线,面对通道上狼牙刺、酸枣树、灌木丛,电力职工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精神,用斧头砍、镢头挖。
 

    手被划破,拿出自带药品和胶布处理完继续干;手打血泡,用针挑破,放掉血水,咬着牙接着干。运杆、架线、肩扛肿了,干脆弯着腰用背扛……,提前2天把电送到碾子坝村。村民高兴的一夜鞭炮放的不断,许多小孩睡觉不让关灯,许多老人高兴的像孩子一样,一会儿把灯关上,一会又拉开。河口陈家岔村,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李升贵住在后沟鱼梁山上,一家人望着山下电灯,不知流过多少泪。由于到他家沿途都是青石崖,栽杆架线难施工,加之李升贵患有麻风病,更没有人想这事。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宝鸡家园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欢迎发表评论。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来源: 编辑::石头
[宝鸡家园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