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家园网
您当前的位置:宝鸡家园网 > 宝鸡信息 > 内容

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化研究———以宝鸡市为例

日期:2010-12-21 来源: 【关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未来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在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也直接导致周边地区自然资源的大量耗竭、能源的集中消费,对资源环境与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使城市化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如何正确度量城市化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21世纪城市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测度可持续发展的量化方法。它是通过具有等价生产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人类活动的生态负荷和自然系统的承载能力,从生物物理量的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的相互关系,定量测度资源消费和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以及不同社会领域,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广泛的运用和实践,主要包括:态足迹模型理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切活动都会在生态系统中留下烙印。生态足迹模型就是基于这一思想,并发展成为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理论。该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是:人类可以测算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2)这些资源和废弃物能够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该理论将全球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化石能源用地、可耕地、林地、牧草地、建成地和水域等六种独立类型。
 

    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Martines Alierb把生态足迹引进到国际债务与环境损害的研究中,并用“生态责任分配”的概念来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Manfel L研究了澳大利亚家庭收入、消费支出的差异与生态足迹之间的关系;复旦大学的刘宇辉、彭希哲根据新的调整方法,利用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和中国2002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2001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中国发展的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我国学者徐中民等首次将生态足迹计算中采用的不同土地类型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并用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1999年中国的发展能力。
 

    城市化发展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我国学者对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生态和社会统计两个方面。环境生态角度主要是指从环境承载力或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在一定的城市区域范围内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维持环境系统结构在不发生质的改变与环境功能不遭受破坏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最大值。社会统计角度是指在综合分析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基础上,刻画各要素的单项评价。同时以此为基础,把单项指标符合者进行多要素的综合评价。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宝鸡家园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欢迎发表评论。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来源: 编辑::石头
[宝鸡家园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