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家园网
您当前的位置:康龙网 > 新闻快讯 > 内容

从“端午民俗”看养生保健

日期:2011-06-04 来源:宝鸡家园网 【关闭

      每年到了端午节,很多人都会忙活着包粽子、插艾叶、煮大蒜、缝香包……但却很少有人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在这些传统的习俗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节。两千多年来,不仅汉族人民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隆重庆祝节日;同时,还有 26个少数民族从古到今也都热烈庆祝这个盛大节日。 
      因为,这个节日最早一直是作为祛除病瘟、驱邪禳灾的吉祥节日传下来的。
      在端午节的活动中,像自古以来汉族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张挂钟馗画像或避邪符印等等都和纪念屈原无任何联系。
      即便是在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区,人们也只是把端午节看做是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的,与屈原投江并不相干。 可见,端午节作为各地方的民俗节日分别加入了纪念地方历史人物的内容。
      今天,之所以端午和屈原联系得如此紧密,应该与这位诗人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全民性的民俗大节,端午节其实更是人们在酷暑之前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
      在民间,农历五月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五月初五则被称为“毒日”。因为从此时开始,天气就会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也会大量繁殖,毒虫也开始外出活动。
      在古时,到了端午这一天,人们除了会早起收集露水洗眼以明目,还会将艾草挂在家门口,用来驱除可能带有病菌的虫子。此外,小孩子还要佩戴装有苍术、山柰、白芷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的香包,以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
      世界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宝鸡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学会主席马宝梅说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夏交替的端午时节,炎热多雨,湿热、温毒之气郁蒸,容易加重人体内的湿气。当人体内湿气过盛时,便易引发疾病。”
      在中医学中,“湿气”是一种致病因素,它会作为病因侵袭人体并导致机体发生病变,中医称之为“湿邪”。“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由于受到自然界的湿气侵袭而发生疾病的称外湿症,端午节所讲究的种种与此不无关系。
      随着节日的临近,各种各样的粽子逐渐摆上了人们的餐桌。蜜枣、果酱、枣泥、五谷等馅的粽子挤满了货架,满足了不同人的口味。
      但是,很多市民却忽视了怎样吃才会吃得更健康、吃得更舒服。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端午节吃粽子也和健康息息相关。
      从中医饮食养生的角度讲,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因此,选择红枣、栗子做馅儿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极品”。“中医上认为,糯米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养胃、清热止虚汗之功效,就连包粽子所用的苇叶或者荷叶也都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宝鸡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曾升海告诉记者,从端午节开始,天气逐渐湿热,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等症状出现,这个时候吃粽子,也许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
      曾升海认为,虽然这个时候粽子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但吃啥馅、怎么吃却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他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最好能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挑选馅料,重要的是不能贪食,因为食之不当也会伤人。“粽子是以糯米为主料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而且缺乏纤维质,还含有很多的脂肪、盐、糖。过食会引起腹胀、胀满等不适症状,因此,老人、小孩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要尽量少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强健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曾升海特别强调,患有高血脂、糖尿病的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否则可能会对病情带来负面影响。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的当天,家家户户门口插艾叶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有的人甚至还用艾草熬水洗澡,并将其喷洒在房前屋后。这种风俗历经上千年而不衰,究其原因,不光是因为艾草能避邪驱虫,而是因为它的药效实在是不可小觑。《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句口口相传的俗语就能充分证明艾草多而全的药效。曾升海告诉记者,艾又叫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具有很强的抑制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细菌的作用,不但可以驱蚊蝇、虫蚁,还可以净化空气。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能,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草的药效是最佳的。”曾升海解释道,五月天气日渐炎热,而艾草在中药里有消暑、祛湿、解毒的功效,把新鲜的艾叶汁涂在皮肤上,可以防蚊驱虫;艾草用水煎过之后熏洗,可以预防夏天长疖生痱子,治疗湿疹,还能缓解皮肤瘙痒;燃烧的艾草发出的熏香,有着很好的防蚊防蝇作用;有风湿关节痛的人可以用艾灸熏烤关节,以此祛湿散寒。
      不仅如此,艾草还对阴虚、发热有很明显的效果,小孩子常用艾叶水泡脚,能防治感冒;用艾叶加姜和盐洗澡还能退烧。
      马宝梅解释说:“在这个季节很多东西容易腐坏变质,肠道疾病等季节性的疾病也会增多,而这时候多吃一些大蒜,有助于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因为大蒜也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它自古就被当做天然杀菌剂,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6月 2日,市区南关路市场,几个卖大蒜的摊主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买蒜的郑慧英大妈说:“我小时候每到端午,家里人就会煮食大蒜,经过高温煮过之后的大蒜,辛辣味基本上就会被去除,这样口感就会好很多,而且听说还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呢。不仅煮大蒜吃,就连做的菜肴中,无论荤素,都会放大蒜,以起到消热解毒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大蒜有这么多好处,所以这个传统才被我们一直沿用。”
      因为大蒜具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受到不少人的排斥。马宝梅为大家支了一招:煮食大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沸水煮过的大蒜,便不会有辛辣的气味,不会刺激肠胃,而且营养物质也不会丢失,肠胃较弱者应经常煮食大蒜。 
      端午节前后,除了蚊蝇开始肆虐,蜈蚣、蜘蛛、壁虎、蝎子和蛇都会相继出来活动,因此,“除五毒”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而这其中的一种方式就是喝雄黄酒。
      古人云:“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酒医史渊源《清嘉录》中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
      马宝梅说:“古人认为,雄黄是一味不错的中药,能解毒、杀虫、杀毒,所以将其倒入酒中饮用,期望能达到解毒杀虫的作用。但从药物性味来分析,传统饮雄黄酒的习俗一点都不可取。”据介绍,药用历史悠久的雄黄,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虽然雄黄的药效很强,但是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遇热后经化学反应会分解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砒霜。”马宝梅说道。
      砒霜是经常出现在武侠剧和小说中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极大,即使小剂量服用,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引起人急性砷中毒。轻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则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昏迷等,甚至致人死亡。
      马宝梅提醒:“古时候,因为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相对落后,人们喝雄黄酒是无奈之选。而如今,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一些病症已经很少见了,即使偶尔出现,那也早已有其他的治疗方法代替这种传统的习俗,所以端午节尽量不要喝雄黄酒,以免引起中毒。”
      另外,有些老一辈的人喜欢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面庞、耳鼻、额头及手足心等处,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免受毒虫、蛇蝎伤害,但是专家建议,尽量减少涂抹或不要涂抹。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宝鸡家园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欢迎发表评论。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来源:宝鸡家园网 编辑::薛磊
[宝鸡家园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