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家园网
您当前的位置:宝鸡家园网 > 县区新闻 > 岐山县新闻 > 内容

岐山县创建国家级岐渭水利风景区 江南水乡落西岐

日期:2014-10-31 来源:宝鸡家园网 【关闭

  水面波光粼粼,芦苇在风中摇曳,河堤护坡如同绿毯般延伸,偶尔传来白鹭、燕鸥欢快的鸣叫。景观大道绵延不断,偌大的芦苇荡在水面的映衬下,犹如江南水乡,在此赏景的游人随处可见。这就是近日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的渭河岐山段岐渭水利风景区。

  岐渭水利风景区成为我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新生儿”,再次为我市争得一个国家级品牌。岐山县为何能在众多地跨河流县区中独领风骚?能在普通的河道治理上做出大文章,跻身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日前,记者前往探访。

  巧借经验超前谋划

  深秋时节,记者慕名来到渭河岐山段北岸,极目远眺,昔日杂草丛生、河床坑洼、胡挖乱采的景象难觅踪迹。相反,波光粼粼,芦苇摇曳,绿色遍地,造型各异的景观,曲径通幽的小道……闯进记者的视野。这里虽不是江南水乡,但江南美景赫然在目。岐山县水利局一名干部说,这就是获得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地盘。

  短短几年时间,满目疮痍的渭河滩华丽变身,这种强烈的反差,着实让记者惊叹不已。

  渭河是条“母亲河”,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但前些年,渭河竟然成了藏污纳垢的“垃圾箱”。曾受着渭河恩泽的岐山人,对这条“母亲河”爱恨有加。

  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不畏艰险,西周时期周公制礼作乐,如今,勤劳勇敢的岐山人在渭河之畔精心谱写着治渭乐章。

  面对渭河,他们大胆喊出了“整治环境,美化母亲河”的铮铮誓言。2011年初夏时节,一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治渭战斗在10公里长的渭河长廊打响,一段波澜壮阔的治河史在西岐大地上演。

  善治者先治水。岐山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把渭河综合整治作为盛世治水、兴岐富民的重大战役,拿在手上,放在案头。打造防洪安澜屏障等战役接连打响。

  治渭没有现成的经验,在“母亲河”创建水利风景区更是新的尝试。岐山人开动脑筋,请专家、拜名师,学江南经验,像绣花女一样在渭河两岸细心描绘,大到每个景点规划、小到水草种植方法,建设者经历着一个个挑战。建设中,他们探索出了具有岐山特色的治渭模式。

  以洪畅堤固为前提,不栽植大的乔木,不搞永久性建筑。

  尊重河床的自然现状,不人为改水、改河,施工就地取材。

  在护坡覆土,栽花种草;在水里栽植20多种水生植物,给鸟类、鱼类留下足够的栖息空间。

  修建广场、游园、栈道,为游客提供游乐之地。

  将河滩、河堤、护坡全都绿化美化,并建设周易广场、周礼广场,融入西周文化元素。

  风景区不光处处见景,还要有整体效果,而作为水利风景区更要有独到之处、压轴之景。县水利部门想尽办法,阅遍南方水利风景区的亮点之笔,结合西部干旱少雨、渭河排洪的实际,精心设计了十里景观芦苇长廊,把它当作风景区的核心和治渭“名篇”去建设。

  不建则罢,一建惊人。在芦苇长廊施工中,他们花费了大量心血。南方生长的普通芦苇,要在北方渭河滩大面积种植,能否成活?面对新课题,县水利局技术人员蹲守渭河滩,吃住在工地,从选苗、繁育、栽植等环节反复试验、对比,摸索出了坡面压条、水边扦插、滩地埋根的栽种新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丛丛芦苇,片片水面,三五成群嬉戏的水鸭,让人仿佛置身江南水乡。景观长廊已栽植芦苇千余亩,建造景观水面38万平方米,小岛19处,休闲广场4处,水生植物繁育苗木基地238亩。10多万株荷花、千屈菜、金叶芦等水生植物落户风景区,白鹭、灰鹤、水鸭、燕鸥等几十种水生动物和鸟类成了常客。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和省委书记赵正永先后莅临风景区视察,均给予高度评价。

  铁腕治理巧手装扮

  昔日渭河滩,私采乱挖,给“母亲河”留下满身“疮疤”。治渭战斗打响后,岐山县的决策者认为,若治渭不整治乱采恶习,就算不上完整的治理,是一份不及格的答卷。于是,他们果断行动,采砂专项整治“雷电行动”迅速展开。

  从去年5月开始,县上将专项整治任务逐级分解,细心排查,约谈无证或证照过期的非法开采场老板。公安、土地、水利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5个工作组兵分五路,与砂场老板逐个约谈,讲政策、讲发展、讲形势。一些老板虽然听到了宣讲,但依然存在侥幸心理,黑恶势力、“等”“靠”“绕”思想制约着治理进展。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在第一轮强势政策攻心后,紧接着第二轮治理紧随其后,对非法采砂场强制断电,每个采砂点明确专人蹲点守候,督促清理。摸排黑恶势力,严厉打击。纪检监察、检察院等部门工作人员逐村逐组调查走访,寻找违纪线索,深挖利益链条。

  在从严治理的基础上,县上统筹规划,分年限、分河段,限定采砂量、采砂时间,既保障渭河安全,也兼顾企业利益。对取得竞采权的砂场,监督建成标准化采砂场,实现了规范守法运营。“采砂专项治理,为我们创建水利风景区奠定了良好基础,更为群众休闲娱乐腾出了空间。”岐山县水利局局长苏永科说。

  现在,漫步渭河岐山段两岸,一个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滩地让人眼前一亮。

  千日鏖战造就美景

  一个水资源奇缺的西部县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其难度与江南水乡相比不言而喻。岐山县硬是咬紧牙关,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用拼命三郎的精神,把风景区建设与治渭结合,开创了我市平原县争创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先河。“5+2”“白+黑”“休息日就是大干日”……这些看似违反常理的事,成了岐山人向风景区迈进的“敲门砖”。

  治渭伊始,岐山县就将堤防整治作为重头戏,打造坚固的防洪屏障、顺畅的行车大道、美丽的生态长廊等“折子戏”轮番上演。酷暑时节,施工队将茶水送进工地,工人头顶烈日,每天工程任务完不成不“收兵”。寒冬季节,北风呼啸,建设者大干不止,即使在晚上,河道里仍机器轰鸣,灯火闪烁。正是这种忘我的精神,曾经倔强难以“驯服”的渭河,如今就像一只听话的绵羊,在建设者手下变得乖巧、温存。

  河堤是河道的靠背,加宽改造更是风景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10公里长的河堤附近,分布着诸多厂矿企业、村组房舍。面对拆迁,挖苦讽刺者有之,冷言冷语者有之,只应不动者有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政策,与群众拉家常、掏心窝,争取理解和支持。群众知晓了治渭带来的福祉,渭河沿线的人们认识到了环保的千秋功业。

  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一个个难关被攻破。一家水泥厂堆积在河堤旁的3万多方废渣,仅20多天就转移了;3个养鸡场都退建了10多米;两套高压电线杆挪到了堤防内侧……

  面对多年来堆积在河滩上大山似的电解锰渣,县上一次垫资300万元,移走“大山”,并将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河滩来了一次“大扫除”,河滩一下子平整了。

  如今,渭河岐山段南北两岸16.4公里堤防全部完工,实现了两岸全线贯通,成为渭河宝鸡境的景观大道。南北两岸二三十米宽的堤防,迎春花与爬山虎“挽手”,女贞、仙人球、百合等绿化树装扮,堤顶路已成了宽敞平坦的四车道沥青路。河滩里,绿树、鲜花、芦苇荡,廊桥、游园、公园接二连三,“车在河堤跑,景在两边飞”,一幅江南水墨画尽收眼底。

  县水利局的同志说,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已建成河流景观带、滨河休闲带,城市休闲区、原生态保育区、芦苇核心区、水质净化示范区,水生植物繁育基地的“两带四区一基地”。

  “与宝鸡市区的渭河公园相比毫不逊色,这个风景区做到了人为干预最小化、自然绿色最大化,实现了自然、绿色的和谐。”省上一位领导说。

  在渭河大桥东西两侧的休闲运动区,由绿色花草组成的太极广场上,不时可见锻炼的人群。河水缓缓流入,绿色植物向东迂回形成环绕的“黄金水道”。东行四五里,在一处古香古色的廊桥上,不时有游人拍照。站在如意湖边,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两位女士惊讶地说:“没想到咱这地方还有这么漂亮的人工湖,真是太美了!”

  水利部一位专家现场考察后说,岐渭水利风景区是一项集护岸固堤、生态景观、生物净水、亲水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特色景观惠民工程,对改善渭河生态环境意义不可小视。

  现在,虽是深秋,但十里芦苇景观长廊景色宜人,如意湖波光粼粼,水中鱼儿撒欢,空中白鸥飞翔,原生态风光和诗画般的水利风景,成了沿岸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了宝鸡大城市副中心一道亮丽的风景。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宝鸡家园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欢迎发表评论。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来源:宝鸡家园网 编辑::程亚娟
[宝鸡家园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