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家园网
您当前的位置:宝鸡家园网 > 县区新闻 > 凤翔县新闻 > 内容

老郑和老伙计党振亚在凤翔成了“段子王”

日期:2011-06-21 来源:宝鸡家园网 【关闭

      老郑 63岁,属鼠,名字却不含糊,叫郑虎。老郑和老伙计党振亚在凤翔城的大街上闲逛,人人见了都打招呼:“老郑,来谝个段子!”老郑停步就想过去,老党拽住他,“谝啥谝,正事儿还办不办?”

      凤翔县博物馆的老党比老郑大一岁,两个人有几十年的交情,知道这个老伙计一谝起来口若悬河,段子一个接着一个,不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别人是不会放他走的,每次出去办再小的事儿,都得花一整天,因为凤翔城的街面上几乎没有不认识老郑的。

      老郑是凤翔县柳林镇彭祖塬六组的一个农民,打小爱看有字的东西,尤其是报纸。虽说生活在凤翔的西北角,整天在山坡上面对着冯家山水库吆牛,可是天下大事儿却了然于胸,大有田园隐士的味道。所以他起了个号,叫“彭祖幽人”,给自己作了一个幽居山林的文化人的定位,可惜天性开朗,好说好动,这个“幽”字在党振亚嘴里却有另一番解释:“‘彭祖幽人’嘛,彭祖塬上幽默的人。”

      老郑的幽默是见过他的人的共识。去商店买衣服,进门先开腔:“各种衣服真好看,款式流行摆两面。美观新颖多变换,外表看似梁秋燕。”不但夸了衣服,连老板娘都夸了。老板娘说说得真好,这衣服你少给 20块拿去。临走老郑还留下一段:“流行衣服抢在前,过时衣服处理完。防止积压虫蛀烂,想订新货没有钱。清仓扫库常查看,你若不信试着办,保证一年挣几万。”老板娘眉开眼笑,“你咋这能说的?常来谝!”
 
      就是因为爱谝段子,老郑从 2002年就离开老家,在凤翔县城进行“创作”。这番创作的结果,让老郑有了一个文化人的感觉:“群众最尊敬的就是文化人!刚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我就是一个农村老汉,不理不睬,段子说得多了,大家对我越来越热情。后来我出了本书,咦?平常街面店铺里的熟人一见我就站起来打招呼!你看,文字的力量有多大!”

      老郑出的那本书其实就是一个铅印的小册子,他把自己这么多年来说的段子分了个类。本来他没这个打算,不过经常听段子的人就给他提了这个建议,这里面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党振亚。

      老党熟悉老郑的每一个段子。

      以前日子苦,老郑倒的是苦水:“边远山区条件差,个个叫唤没钱花。磨不起面,照不起电。画眉用的是火柴头,日子难过直发愁。”

      现在日子好了,老郑流的是蜜水:“家家麦包满,户户有存款。招待亲朋用猴王,日子过得真格冁。”

      生活的变化让老郑对党的农村政策赞不绝口,一个个段子泉涌般在大街小巷流传。十六大召开的第二天,老郑背个喇叭上街宣传,碰到一家企业搭台子推广业务,台上的主持人特别能说,说得围观的群众光张着大嘴傻笑了。主持人一眼看见台下这个干瘦老汉还背个喇叭,开始叫板了:“老汉!你背个喇叭弄啥哩?”“宣传十六大!”“你也会宣传?敢上来说不?”主持人本来想这农民么,上来弄个磕磕巴巴正好插科打诨,谁知道老郑三步并作两步蹿上台,拿着麦克风就谝开了段子:“乡村楼房不少见,二层三层争比攀。大门头,水泥院,瓷砖砌墙实好看……”老郑一谝,一发不可收拾,台下欢声雷动。主持人一看这不行啊,赶紧上去抢过麦克风:“这老汉说得不错,接下来咱们继续演节目。”台下的人不干了,大喊:“你下去,让那老汉说!”场面闹了个不可开交,这家企业草草收拾摊子撤了。

      老郑是个农民,农民最见不得麦地里的杂草。在宣传党的好政策时,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他也一点不留情面,看见发家忘本的,老郑骂得痛快:“今年有钱盖楼房,明年马上换新娘。强迫媳妇另改嫁,另外找个姑娘娃。爱养狗不养牛,划拳喝酒抽硬猴。”

      看见不孝敬父母的,老郑嘲得尖刻:“头发像个布尔羊,嘴里吃的泡泡糖。回家不认爹和娘,装得比老外还要洋。”

      看见执行农村政策走了调的,老郑劝得恳切:“土地不要动,负担不要重,粮价别太低,干部别太凶。”“老郑的段子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而且对国家的农村政策吃得很透。再加上这个人天性好学,不出本书可惜了。”老党对老郑总是赞赏的,不过这种赞赏让老郑干了件“傻”事儿。

      想出书的念头让老郑吃不下睡不着,出书就要花钱,本来,对于他这样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他手头根本没钱。在炕上瞪着眼睛等到鸡叫三遍,老郑爬起来去圈里牵牛。老婆问他干啥哩?麦子还没收就犁地呀?老郑说现在谁还拿牛犁地?都用拖拉机了,咱把它卖了,回头买个拖拉机。

      老郑把牛牵出去卖了一千八,揣着钱没敢回家,直接跑到县上交到印刷厂。

      一万册《西府现代新民谣》很快印出来了,老郑心花怒放,冲到文化馆找罗天良报喜。罗天良是凤翔文化馆以前的副馆长,不但学问深沉,而且一笔书法独领风骚,对老郑的段子也是赞赏有加。罗天良这阵正头大着呢,老郑的老婆来了。“这人把牛卖了就没回来,听人说要出书哩!你说咱农民要这一堆子纸本本干啥?”老婆正在气头上,老郑正好进来,顺口接了句:“那不是还能煨炕么。”一句话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惹笑了,这帮人都是老郑的好朋友,对他的段子颇有见解,你一句我一句,把老郑老婆说得对自己的老汉刮目相看。原来老汉弄得不是闲事儿,这么多县上有学问的人都说弄得好,那肯定错不了。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宝鸡家园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欢迎发表评论。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来源:宝鸡家园网 编辑::吴鹏
[宝鸡家园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