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家园网
您当前的位置:宝鸡家园网 > 县区新闻 > 扶风县新闻 > 内容

扶风籍养牛专家昝林森造福三秦的牛教授

日期:2012-12-05 来源:宝鸡家园网 【关闭

    在陕西养殖界,“牛”教授昝林森的名字已传遍三秦。
    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养牛专家,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他致力肉牛育种改良二十年,让肉牛育肥出栏时间缩短了近一年,应用于实践中的科研成果举不胜举;他致力于推广肉牛产业链技术,让秦川牛的美名远扬,秦川牛肉已成为餐桌上的香饽饽;他翻遍典籍,倾心钻研牛文化,为“牛”精神著书立传。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位“牛”专家正是咱宝鸡扶风人。近日,本报记者赶赴杨凌,对他进行专访,倾听了一个西府儿郎坚韧踏实的奋斗经历。
备尝艰辛苦求学
    昝林森从小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家里最多时有 16口人。这个大家庭虽然温馨热闹,但因劳力少、负担重,常常面临生活困境。昝林森上小学时,就已经帮着家里挣工分、干家务了,早晨上学之前,先要到生产队拉几车粪,这才正式开始一天的生活。家里人多,水缸自然不能空,为了给家里挑水,昝林森和哥哥经常凌晨 5时就起床,两个睡眼惺忪的少年,常常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村坑洼不平的小路上。为了照顾弟弟,抬水时哥哥总把水桶朝自己这边移一些。想起往事,昝林森充满怀念,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使他以后的工作学习一直脚踏实地。
    1982年是恢复高考第六年,昝林森参加完高考后,为了贴补家用,也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太拮据,暑假期间来到县城一个建筑工地,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工。没有技术,他只能干力气活,背砖、背水泥,给师傅打下手,每天工作都在十个小时以上,几天下来,手上起了水泡,整个人被晒得黑红。直到同学们的通知书陆续到达,昝林森才回到家。当他得知录取通知书已被一位同村亲戚捎走,便兴冲冲地去取,这位亲戚却毫不客气地对他说:“考上的是农学院,而且还是畜牧兽医,学农没啥前途。”昝林森接过大学通知书,这才知道自己考上了当时的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畜牧专业。
    昝林森考上大学的喜悦一扫而空,村民的话如同给他当头泼了桶凉水,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没想到父亲却很支持他的选择,鼓励他说,学农并没有什么不好,行行出状元。一位高中老师也鼓励他,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科技前景广阔,学农大有前途。想到这些,昝林森便下定决心,心想既然录取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一定要干出个名堂来。
才华初显遇伯乐
    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牧专业学习后,昝林森发现畜牧业并不简单,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和内容。大学期间,昝林森一直品学兼优。到大三时,学校已经把他当成留校的重点对象培养,并委派他到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系学习一年。学习归来后,他留校在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专职从事旱区畜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在工作中,他表现优秀,并承担了旱区种草养畜方面的研究课题,也渐渐接触到黄牛选育改良和科学养殖研究。工作之余,昝林森坚持学习,并准备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他踏实求学、认真工作的精神感动了我国著名畜牧专家邱怀教授,如同伯乐遇到千里马一样,邱怀教授对昝林森重点栽培,也就是从这时起,昝林森正式开始了肉牛、奶牛的遗传改良事业,并一发不可收拾。
    上世纪 90年代前后,正是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的时候,流传着“铁牛上岗,黄牛下岗”的俗语。研究黄牛似乎是一件没有前途的事情,并且开展牛的育种工作和养殖试验成本大、见效慢,比如鸡育种需要 2年,猪育种 5年,而牛育种却至少需要 20年,这条路注定充满了曲折。但昝林森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从长远发展来讲,牛肉和牛奶将是人们膳食结构中的最高追求。况且,西北农业大学在动物科技方面有很大优势。更重要的是,恩师邱怀教授的知遇之恩和悉心教导,都让他觉得一定要坚持下去。然而,当时国家的扶持项目较少,经费紧张,这项研究困难重重,昝林森经常受挫。
    世纪之交,是昝林森最难熬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放弃的准备,并打算到一家省级单位就职。一位相知多年的朋友得知后,硬是拦住他,这位朋友鼓励他,国内专门研究肉牛的专家很少,就这样轻易放弃多年的工作积累实在太可惜了,只要继续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其实在昝林森内心,他也不愿意就这样认输,调整状态后,他又一头扎进自己的研究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无数曲折和艰辛之后,近 10年来,昝林森在秦川肉牛、高产奶牛选育改良及产业化开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肉牛、奶牛养殖也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接受,多项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创出了“公司 +专家 +农户”的肉牛产业化开发模式,指导扶持了秦川牛业、秦宝牧业和银桥乳业等一批陕西肉牛、奶牛养殖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全省养牛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如今,昝林森是陕西养殖业响当当的“牛”教授,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杨凌示范区优秀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拔尖人才”、“ CCTV 三农人物”、“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等等,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一项项荣誉、一个个职位接踵而来,“牛”教授的名气响彻三秦、传遍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造福三秦“牛”精神
    自古以来,牛都是人们赞美的对象。它吃的是草,奉献的却是肉、乳、皮等,浑身是宝,可役使,可食肉,可产乳。在昝林森身上,也有一种老黄牛精神,勤奋、踏实、奉献,他总是把20多年的研究成果无私地传授给农民、企业。只要他在办公室,总有省内外的农民和企业家来请教养殖问题,虽然有时会影响正常工作,但只要来了,他都会热情接待、耐心讲解,临走还不忘送上自己的名片,欢迎随时请教。
    近年来,昝林森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编制省级以上行业标准 40个。除了对秦川牛业、秦宝牧业、银桥乳业等一些国家级大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和指导外,昝林森还格外重视普通养殖户的效益。在一次下乡考察中,有养殖户反映,青贮饲料虽然有营养,牛也爱吃,但玉米秸秆连着玉米棒子一起喂牛成本高,种地没了收入。昝林森经过考察研究,发现甜玉米秆完全可以保证饲料营养,而且玉米棒子还可单独卖钱,这项研究的推广,可以让养殖户多一份收入。又有一次,有企业反映,生产果汁后的果渣无法处理,又臭又占地方,他很快着手研究,发现果渣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经过去臭防腐等技术处理,既耐保存,也是上等饲料,废渣变宝贝,一举两得。这样的研究,在昝林森的团队里还有很多。而他提出的肉牛产业化新路子和高产奶牛健康养殖新技术,目前也成为不少地方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应用最广泛的模式。
    在昝林森的影响下,宝鸡的养牛户也多了起来,特别是他曾生活过的乡镇和村子,养殖肉牛、奶牛的农户和企业很多,而当年对他说“学农没啥前途”的亲戚,如今也靠养牛致了富,并将他奉为唯一信赖的专家。每次回家,昝林森还要义务普及养牛知识。在我市陇县、千阳等地的大型养殖场,都留下了他指导群众科学养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身影。他笑言,自己的研究试验田在家乡,第一个受惠的也是家乡。弘扬牛文化,创新牛科技,发展牛产业,振兴牛经济,是昝林森一生的奋斗目标,而多年致力于我国养牛事业,他对牛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为此专门编著出版了一本《中华牛文化》,讲述牛的历史和故事。回顾过往,昝林森感慨地说,一个人要成功贵在坚持,只要方向正确、勤奋努力,加上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

重要提示:转载本站信息须注明来源:宝鸡家园网,具体权责及声明请参阅网站声明
阅读提示:请自行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及观点的正误,本站概不负责。欢迎发表评论。
浏览次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来源:宝鸡家园网 编辑::朱小东
[宝鸡家园网]刊登此文只为传递信息,并不表示赞同或者反对作者观点。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责任。
如果本篇内容涉及到您版权的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2小时内妥善处理。